欢迎光临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企业管理委员会网站   今天是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统计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 正文
张华光:2014年农机市场十大关键词盘点
    发布时间: 2015-03-13        浏览次数:7324

    过去一年的农机市场,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总结与回顾,那些事、那些人,那些企业……并不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消失,而将成为人们永久的记忆,成为未来农机市场发展的先导,给我们更多的回味与启示。

  盘点2014年的农机市场,有十大关键词充分展示了一年来农机战线所取得的成绩和亮点。

  61%以上

  关键词

  2014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以上,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按照农机化发展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划分,60%70%是我国农机化发展中级阶段第三期(中级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拉开了农机化发展第二个黄金10年的序幕。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意味着农机市场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将是农机化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和艰难的一个阶段,农机化水平在跨越60%的门槛之后,面临着众多的突破,首先,解决丘陵山区农机化薄弱环节将成为今后农机政策扶持的重点,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9.1%山区农机化水平很低,提高机械化水平成为今后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点。第二,将加速粮食作物的全程机械化,在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后(水稻机播、玉米机收除外),种子的加工、粮食的烘干等环节成为突破的重点。第三,在解决粮食作物机械化之后,解决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将成为农机化发展下一个10年重中之重,也是农机化发展的难点。农机化发展重点的转移,将为今后农机市场打开另一扇大门。

  点评

  毋庸置疑,农机市场在经历了“第一个”10年黄金期后正大踏步进入“第二个”黄金期。这种判断基于中国农机化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即落后区域的农机化水平依然偏低,经济作物的农业机械化刚刚起步,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之外的环节尚存巨大的发展空间,农业始终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农机扶持政策将持续加强……而这些必然衍生出新的市场需求,为行业注入新的能量,引领行业进入“第二个”黄金发展期。

  调整—转型—升级

  关键词

  结构调整、市场转型,成为2014年的热词。如果我们从纷繁复杂的农机市场个案中走出来,如果不再以某个现象作为判断市场的依据,会发现当年的农机市场再次诠释了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农机市场进入结构调整、市场转型升级的“深水区”。转型之急、转型之深、转型之痛、转型之难都是前所未有,让一些企业始料未及。

  这种转型突出表现为市场需求加速转型拖拉机、小麦、水稻收割机等多年高位运行的市场已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不约而同地进入下滑通道;而随之而来的马铃薯、青贮收获机械进入发展的黄金期。经济作物收获市场也出现良好的转机,采棉机市场增势良好。农机市场转型不仅体现在农机品类需求方面,还集中表现在需求升级方面,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产品的一般使用功能,他们开始追求产品的使用品质、功能、外观等各个方面,需求升级成为司空见惯的事。

  点评

  伴随着中国农机市场的转型升级,生产企业为适应市场转型需要,加大了制造硬件的投入。时下,人们随便走进一家大中型企业都可以看到他们新进的先进生产设备、新的生产线、新的管理和营销理念,机器人过去还是人们憧憬的生产工具,现在走进了生产现场,成为农机企业较为普遍的生产工具之一。

  未来5年,我国农机行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正确处理好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等的重大关系,改善和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下滑—换挡

  关键词

  2014年我国农机行业运行呈现出市场需求下滑,发展增速趋缓态势,在拖拉机,小麦、水稻收割机,播种机等市场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的同时,传统市场结束了持续多年的高速运行,转入常态化,增速趋缓成为市场的重要特征。

  市场需求下滑似乎成为过去一年业内人士谈论最多的话题。2014年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农机企业的利润出现滑坡,这是10余年来的首次,也使2014年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特殊年份。这种下滑不是全面的滑坡,而是主营业务增长,利润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主营业务依旧增长,但增速换挡,已明显趋缓。这种没有“温度”的冷增长让企业经营谨慎,扩张步伐明显放慢,负债、应收账款、流动资产等指标的增速下降,还对企业经营产生了深刻影响。

  如果说整体市场定位为“没有温度的增长”,有些子市场则是量价齐跌。拖拉机市场首当其冲,进入2014年以来,拖拉机市场突然变脸,创下多年未有的最差业绩。大中型拖拉机虽然年初形势尚可,之后产量却逐月下行。尽管1~11月累计大型拖拉机同比增长7.1%,当月增长28.44%,摆脱了当年连续负增长的趋势,但中小型拖拉机产量仍负增长(分别为-7.85%-13.52%)。拖拉机市场下滑幅度之大,市场之惨烈多年未遇,着实让业内人士措手不及,大跌眼镜。

  伴随而来的还有惨不忍睹的效益,截止到10月底,182家规模农机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8.57亿元,同比下降32.92%,是近10余年没有过的。与之遥相呼应的还有插秧机市场,截止到10月份,插秧机市场累计销售各种型号插秧机7.7万台,同比下降28.7%,是近年来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收割机市场虽不像前两者那样悲催,但下滑也成为主流。在三大粮食作物收获机市场中,除玉米收割机市场逆势增长外,水稻、小麦收割机市场同时下滑。

  点评

  过去一年,在整体市场主营业务稳步推升的同时,一些传统强势的子市场正演绎下滑大戏,2014年的农机市场就是这样“任性”!

  新常态化

  关键词

  2014年,低迷的农机市场强化了行业竞争的烈度。在短缺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农机行业,过热之后必然出现供给过剩。当市场增幅回归常态后,必然有许多企业或者转变经营模式,或者主动退出竞争,否则,就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中国农机行业在经历前10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已进入后10年的常态化发展时期。常态化在市场需求方面所延伸出来的一个突出特征:传统的大众农机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刚性需求急剧走弱,商业利润大幅度缩水,一批小型企业开始逐渐退市或倒闭。这不仅对大家耳熟能详的拖拉机、小麦、水稻收割机市场如此,即使对处于成长期的玉米收割机市场也不例外。

  在新常态下,农机市场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农机化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行业将成为今后农机政策扶持的重点,刚性需求的此消彼长,需求多元化将催生出农机市场的新特点:一是作为“小众产品”的经济类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机械在刚性需求的驱动下将获得长足发展;二是畜牧机械等随着产品的逐渐成熟将稳步推进;三是大型深松机械在作业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将出现快速发展;四是市场需求由增量进入存量时期,年度增幅将在低位徘徊;五是农机工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点评

  岁末年初,在农机市场以平稳增长、提质增效收官后,人们不难发现,市场需求结构调整从容有序、步伐坚定,新常态下的农机市场精彩纷呈。

  整合—抱团取暖

  关键词

  在当前全球经济疲软、需求预期被削弱的背景之下,市场信心遭遇重创,走整合之路,抱团取暖不失一个好决策。

  事实上,回顾中国农机行业近10余年的发展历史,行业整合脚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农机巨头约翰迪尔、凯斯、马恒达曾通过整合跨进中国农机市场大门。而当下的爱科、久保田、国机则通过或同业或异业的整合,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细数发生在2014年农机行业内的大大小小整合之事,最夺人眼球要数克拉斯与金亿联姻和中联重科与奇瑞重工结盟。2014123,有55年文化底蕴的金亿公司与有100年收获机械技术克拉斯集团的联姻被行业称之为最完美的结合。自此,克拉斯真正开始了他们的中国农机市场之旅,金亿转身成为一家合资股份公司。

  另一影响巨大的整合事件属于异业联盟的抱团取暖。中联重科在工程机械市场连续数年不景气的背景下,出于战略发展需要,实现产业突围,伺机进入农机行业。而奇瑞重工经过多年艰难的创业,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对产业重新定位。由此在2014820国内最大农机并购案浮出水面,即奇瑞重工、弘毅投资、中联重科联姻,重新组成中联重机。此次并购标志着中联重科拓展农业机械业务板块的战略正式落地,而备受行业关注。

  点评

  中国农机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首先都必须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增长,中国农机制造业过去的成本优势已经变为微利时代;同时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也有较大提升空间。农机产业未来的希望来自于产业升级,中国在农机研发与制造等高端领域的水平还比较落后,从世界农机产业发展历史看,奉行整合发展战略或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选择,因为通过跨界产业整合,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才能取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这或将成为我国农机产业转型的模板,值得期待。

  竞争加剧,洗牌加速

  关键词

  竞争是推动行业进步的第一动力,是实现行业升级的关键要素。2014年,农机行业竞争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竞争加剧;导致的直接后果则是洗牌加速。

  随着农机市场需求、消费主体、价格、产品、促销等诸多元素的变化,我国农机市场竞争出现重大转变。首先,技术研发能力成为竞争的焦点,究其原因,以下几点至关重要:第一,随着大众传统农机品类刚性需求的削弱,“小众产品”需求客观上要求生产企业研发新产品以适应需求的变化,没有强大研发能力的企业将逐渐失去竞争优势,最终淡出市场竞争;第二,丘陵山区农机市场崛起,需要与之相对应的农机新产品,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加大该类机型的研发;第三,农机市场需求向经济作物方向转变,需要企业研发相关的产品,而经济作物的耕种收产品一般技术研发难度较大,尤其是播种与收获机械,这也需要与之匹配的强大的研发能力。

  其次,品牌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随着市场消费的理性化,消费者由过去关注价格将进一步向品牌转化,他们对品牌所包含的产品品质、技术含量、服务保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消费回归理性成为历史的必然。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关注品牌建设和传播。

  再其次,市场竞争层次进一步提高,农机市场成为机械工业的热点市场,随着国内企业产能不断扩容,国际农机巨头相继进入,非农机行业(诸如汽车行业、工程机械行业)的参与,金融资本市场的介入,都提升了农机市场竞争的层次,农机行业竞争质量的升级将进一步推动农机产业结构升级。

  最后,集中度提高。从我国农机市场竞争度分析,虽然诸如大中型拖拉机市场的竞争度较大,但并不能改变农机市场集中度偏低的现实,近10000家农机制造企业中每年生产不足4000亿元的农机工业产值,产值居于前五位的大型农机企业产值之和仅仅占22.9%。而近年实施的农机补贴政策又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竞争的强度,成为部分小型企业生存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农机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市场竞争将变的更加充分,部分中小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成为必然。

  激烈的竞争加速了行业洗牌。据悉,2014年河北省有80多家玉米收割机企业“退市”。必须看到,这只是洗牌的开始。在市场进入常态化后,那种既无创新能力,又不能确保产品品质,依靠复制生存的企业最终将被淘汰出局。

  竞争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企业的发展机遇正被压缩在狭小的空间里,留给企业的只有一条路:拼实力、拼管理、拼创新,最终体现到拼产品质量与品质上。当市场风光不再,热度退去之后,仅靠公关和销售再也无法独善其身。如果一些企业浑然不知,依然躺在已有成功经验的温床上继续其春秋大梦,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

  点评

  传统农机消费市场战略纵深正在逐渐被压缩,落后生产与经营手段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以及本土企业之间的“正面对抗”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战场。这些自2012年既已开始的变迁在2014年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预示着中国农机行业开始回归市场核心要素——产品。譬如玉米收割机市场,2012年某些企业因为定位黄淮海市场而生产两行机,赚的是盘满钵满,而次年却地盘尽失,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究其实,一个企业可以因市场短期需求而兴旺,却难以保持持久发展。我们可以大胆的预言:未来10年,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的不是你生产什么产品,而是你的产品品质是否过硬,没有质量支撑的产品无异于将企业建于“沙丘之上”。

  新需求、新产业、新市场

  关键词

  2014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237.5亿元,同比增加20亿元。全国农机购置补贴受益农户预计超过400万个,补贴农机()超过540万台()。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机装备总量平稳增长,装备结构持续优化。这一年,与传统市场低迷相伴而行的是新市场的崛起。突出表现在三大领域:

  首先,大型深松机成为市场的亮点。2014年我国大型深松机械市场在各项利好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渐成市场亮点,市场调查显示,全年同比增幅有望超过10%。土地深松将改善耕层结构,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和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提高单产量,引起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的通知》,还是地方政府随之政策的跟进,均刺激了大型深松机市场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我国耕作机械市场的需求结构,使大型深松机械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这在东北、黄淮海平原区域表现的尤其突出。

  其次,经济类收获机械初露端倪。在三大粮食作物收获机械市场,除玉米收割机市场尚有较大发展空间之外,小麦、水稻收割机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与之相反,经济类收获机械出现强势增长。从我国农机化发展趋势分析,今后我国将集中力量提升水稻育插秧、玉米收获、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棉花育苗移栽和收获、油菜播种和收获、甘蔗和甜菜收获及主要农作物产后处理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并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由此决定我国经济类收获机械市场开始发力,成为未来农机市场的热点。

  再其次,烘干设备逆势增长。2014年,土地流转加速了土地规模和集约化经营进程,粮食烘干成为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我国烘干设备市场随之快速跟进,上海三久、中联重机、台州一鸣等烘干设备生产企业销售业绩同比均呈较大幅度增长。随之玉米籽粒收割机市场的崛起,烘干设备市场或将以几何基数快速增长。烘干设备生产的快速增长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密切相关。许多省份在中央30%的补贴基础上再追加30%的补贴,有些区域补贴额度达到80%。随着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催生市场快速发展。

  点评

  除上述三大领域外,2014年我国畜牧机械尤其是大型青贮机械市场也快速升温,预计全年同比增幅将达到15%以上。笔者注意到,在购机补贴等利好政策助推下,不仅良好的利益和市场使我国畜牧机械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沙尘暴的治理投入也决定了我国畜牧机械市场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热点

  关键词

  在传统市场出现下滑的形势下,玉米收割机市场却逆势增长,成为农机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截至201411月,玉米收获机械大幅增长40.86%,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2014年以来,玉米收割机市场需求逐月增强,在经历1月份同比下降10.6%之后,市场很快进入增长快车道;环比也出现两位数的增长,发展后劲十足。

  从自走式玉米收割机市场需求结构分析,由于受区域市场的影响,整体市场以4行及以下机型为主流。3行机,累计销售3.9万台,同比增长72.96%,占比高达48.26%2行机销售1.77万台,同比下降14.29%,占比21.7%4行销量达到了2万余台,同比增长24.96%,占比24.62%5行以上机型销售近2700台,同比增长43.46%,但占比仅为3.31%

  2014年我国玉米收割机需求主要集中在前8大市场,占比高达90.4%,较之上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从大的区域分布看,市场主要集中在山东、吉林、河北、河南四大市场,占全国总量的67%。但这四个市场表现差异较大,山东、吉林同比增长均超过100%;与之相反,河北、河南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市场占比分别下滑。

  点评

  玉米收割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并没有完全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130余家玉米收割机生产企业,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低。市场调查显示,销量前五的品牌占比为61.6%。其中,福田雷沃依然领跑玉米收割机市场;科乐收金亿、宁联、巨明、勇猛等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消费由个体到集群

  关键词

  2014年农机市场消费主体悄然生变,过去分散的个体消费群体进一步被农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消费集群所取代。调查显示,这类集群在消费主体中的比重以15%的年均速度快速增长,推动农机市场主体内部发生深层次结构性调整,对传统销售模式形成强大冲击。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农村组织结构正发生巨大变化,新兴农民组织蓬勃发展,预计到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达3.4亿亩,流转比例达到26%

  农村各类经济联合体的蓬勃发展将成为我国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厚组织基础,进一步推动农村经营模式、土地耕作模式、机械作业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动摇自1978年以来形成的分散的单个农机消费主体基础,对我国未来农机市场的需求、经营模式等产生实质性影响。

  点评

  不久前,中央审议通过了有关农民股份合作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我国布局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试点工作即将全面展开,未来农村土地改革的力度将更大,将在保证农民的既得利益不损失的前提下,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经营流转制度。未来510年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将实现全面流转。农机行业快速发展的“触点”已经启动。

  出口趋稳进口不振

  关键词

  2014年,我国农机外贸呈现出出口趋稳,进口不振的特点。1~11月,我国农机外贸市场实现进出口额117.28亿美元,其中出口94.32亿美元、进口22.9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38%11.5%-2.79%。实现贸易顺差超71.37亿美元。在13个机械行业中,出口额位居第11位,增幅位居第5位。

  从农机出口看,过去11个月,耕整施肥机械、收获机械、播种插秧机械同比出现16.62%14.88%29.29%的增长,而拖拉机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从进口看,耕整施肥机械同比出现37.92%的大幅增长,收获机械同比基本持平,拖拉机、播种插秧机械同比则出现23.41%29.66%的大幅度下滑。

  点评

  近年来,中国农机出口竞争力出现了一些趋势性变化。随着研发能力、品牌竞争力、成本管理能力的集聚和人工素质的提高,农机出口竞争新优势从无到有缓慢成长,出口竞争力将迎来由弱转稳的拐点。中国出口农机的性价比优势为农机出口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中国农机出口竞争力正在经历由弱转稳的转变,中国支持外贸出口的便利化措施,以及支持综合服务业的发展措施,也对提高出口竞争力提供了支持。有鉴于此,伴随着农机出口增长的由弱转稳,大批外来订单有望支持出口提升,2015年出口增速将继续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

                                                           新闻来源地址:http://www.cinn.cn/

 

 
 
上一条: 多重因素催生变局 2014拖拉机市场大幅下滑
 
下一条: 把脉技术升级 中国收获机械大有可为
 
 
友情链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
683615